別人沒有而你有不算是特色
特色并不局限于唯一性,特色還具備另一種屬性,叫做差異化。差異的基礎,必須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的對比,而顯示出的不同之處。差異的對比程度大小,決定著特色是否突出,通過實現差異化,一樣可以達到完成特色的目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制造特色就有了指導的思想。
打造特色的方法
一個餐廳具備的方面不少,有菜品風味、服務、環境、文化、主題、定位等很多方面。這些方面無論哪一項都可以成為我們實現差異化的載體。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餐廳所具備的各個要素中任意的一項或是多項作為載體,在這些要素上面實現區別于其他的競爭者的差異化優勢,制造屬于自己的特色。
打造特色餐廳的目的
打造特色餐廳是為了區別同行業,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便于人們識別、記憶、加深印象。有了差異,人們才能有區分和對比的標準。人們會用差異的標準,做出自己的選擇。說白了一點,打造特色是一種競爭手段,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吸引顧客,創造效益,使餐廳有競爭力和吸引力。
既然如此,那制造特色,制造這些差異,就必須以顧客的需求為基礎,特色差異的效果就必須能夠得到顧客的認可、喜歡、追隨,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確定了基礎,我們還要調查研究顧客的心理,明白什么特色才是符合他們的需求和喜好的。近幾年出現了很多以特殊內容為主題的所謂特色餐廳:便所餐廳、監獄餐廳、黑暗餐廳等。這些概念餐廳的出現,大概就是一味單純追求特色的產物。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創意,但是能夠預見到它們今后的命運。
特色餐飲項目為何都速生速死
細心的人或許會發現只要是一夜間躥紅的美食,不論是前幾年的土家燒餅、手抓餅、酸辣粉,還是這兩年的蛋撻、姜茶鴨、轟炸大魷魚,都是瞬間就面臨全城“圍剿”。這些爆紅的美食,幾乎沒有經過導入期,就直接進入了成長期;在成長期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又突然“消亡”,幾乎沒有經過成熟期和衰退期。
一擁而上,最終落入“俗套”的小吃品牌,實在是手腳并用也數不過來。以“瑞可爺爺”起司蛋糕為例,剛開業時至少要排半個小時隊才能買到,店里每天做的蛋糕,基本做一個就搶一個,在其火爆之后,接著“徹思叔叔”和“派布洛”等一系列蛋糕店又陸續開業。好景不長,以前熱鬧的店鋪前不再有長龍,而一開始生意就不咋地的店鋪,現在則更直接是關門大吉。
雖然追風美食的人,從不怕排隊。不過,回顧那些曾經紅過的特色產品,從土家燒餅到手抓餅,從姜茶鴨到黃燜雞,基本都有一個美妙的開始,但鮮有能持續紅火的。做餐飲的人常說,餐飲業最容易陷入“一泛濫就死亡”規律,尤其是那些特色風味美食,因為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低門檻、易復制、快回報,張張嘴就能搭上邊。這類店之所以能快速擴張、迅速升溫,與加盟門檻不高、技術含量低、成本低有著必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