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生財有道:那些年我們瞧不起的土生意

            生財有道:那些年我們瞧不起的土生意
            餐飲老板內
            餐飲方法論
            2015-05-05
            2.8萬

            [導讀]:看起來很“土”的一些小生意其實賺大錢。在大家汗流浹背找工作,擠破頭皮往國企、外企里面進的時候,烤肉店、海鮮攤、沙縣小吃店、骨頭館、賣手抓餅的、賣饅頭的卻在日進斗金。


            1、烤肉店:一天晚上最多掙3萬塊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燒烤區,每天交通晚高峰過后,這些燒烤店都在自家門前的人行道上,擺桌子放凳子,支起爐子燒起炭,熱熱鬧鬧的大排檔就此拉開序幕。

             

            沈陽的一家燒烤店老板說: “我這里的肉都是真材實料,吃的客人多,當然就賺錢。最賺錢的時候是每周五晚上,最多賺到3萬塊。”有些燒烤店老板直接肉食廠購買牛羊肉,平均價格能比農貿市場售價便宜五六塊錢。以每天賣得最多的牛肉串來說,購買每斤牛肉的價格是25元、牛油是10元/斤。每3斤牛肉加2斤牛油,能穿出將近200串肉串,平均成本0.475元/串,再加上腌肉料、烤肉料和3分錢的竹扦,成本將近0.6元/串,每串賣1.5元,毛利潤達到150%。羊肉串的成本和牛肉串差不多,每串賣到2元錢,利潤很高,但是走量比較少。

             

            在肉類產品中,雞肉類也比較賺錢,以烤雞頭為例,零售3元/串,每串上有3個雞頭,實際成本僅有1.5元。而熟筋、板筋這類,成本能達到1.1元/串,售價為2元,毛利潤不到100%。刨除房租、人員工資、火炭、水電煤氣等成本,總體算下來,每天營業額的一半就是純利。

             

            2、海鮮攤:毛利潤達到200%

             

             

            沈陽的黃老板介紹說,海鮮的利潤確實挺大。以黃蜆子為例,飯店批發價是12元/斤,2斤能做3盤,每斤食材的成本在8塊錢左右。水煮是最省事兒的,不用額外增加成本,而如果是燒烤或者辣炒,加的輔料就多,但每盤成本也就10元錢左右,零售價是30元/盤,毛利潤達到200%。但是海鮮的損耗比較大,要是當天晚上賣不出去,第二天就全死了,搞不好還得賠錢。

             

            在沈陽,海鮮燒烤最賺錢的,當屬小宋烤對蝦店。每只蝦純利潤為1元,旺店每天能賣出去8000只到1萬只蝦,每天光賣對蝦就能純掙萬八千塊錢。再算上其他燒烤和啤酒的錢,每家店每天最少都有兩三萬元的收入。據說這家店的加盟費目前已經炒到了40萬元左右。黃老板建議,沒有做過海鮮生意的人,別輕易碰這行,因為投入的食材成本大,還不易儲存,如果爛在手里,那就是一筆大虧空。

             

            3、骨頭館:光賣毛豆一天能賺千元

             

             

            在沈陽鐵西區虹橋路上的一家骨頭館,每桌客人點的第一盆大骨棒18元、第二盆就要28元。每天晚上,這家的大排檔都是這條街上最熱鬧的。老板透露說:“其實醬大骨真不掙錢,就是打著這個招牌。大排檔期間,最賺錢的當屬毛豆、雞架、啤酒這些配搭兒。”

             

            大排檔里少不了煮毛豆和鹽水花生,這家店的價錢是6元/盤。在農貿市場上,毛豆和花生的批發價每斤都不到3塊錢,一斤毛豆或者花生通常能裝5盤,每盤的成本只有0.6元,利潤卻高達5.4元,按一晚上賣出去200盤計算,光是毛豆、花生就能賺1000多元。

             

            醬大骨的售價是18元/盆,每盆重量在1斤左右,單純骨頭的成本是八九塊錢,再攤進去液化氣、調料、房租、人工、水電、損耗的費用,每盆也就能掙個3元錢左右。而如果是賣雞架,6元/個,成本則為3元/個,利潤高達100%。此外,這家店比較賺錢的還有啤酒,每名客人喝三四瓶很正常。零售價6元/瓶的啤酒,成本是3.25元/瓶;零售價4元/瓶的啤酒,成本是1.875元/瓶,基本都是喝一瓶賺一瓶。就連不起眼的礦泉水,毛利潤也能達到270%,比如24瓶一箱的礦泉水進價是13元,平均每瓶0.54元,一般賣到2元/瓶。如果是賣1元錢的純凈水,利潤大概是80%,不過數量比較少。

             

            4、沙縣小吃:月純利5萬元 推高沙縣房價

             

             

            不起眼的沙縣小吃都要籌謀上市了。有人曾算了一筆賬:開一個60平米以下的店面,每月租金約3000元,物料成本8000元,員工工資5000元,水電費和稅費3000元,合計成本約2萬元。只要選準位置,每天接待130人,每人消費10元,月營業額約4萬。若是100平米以上的店面,能達到月純利5萬元。

             

            來自沙縣小吃辦的數據,沙縣小吃產業年營業額超過40億元,小吃行業收入占據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沙縣經濟全力打著小吃牌。從1997年開始,每年一屆小吃文化節。投資小吃文化城,開發旅游項目。

             

            據介紹,在沙縣每10個農村勞動力,7個在做小吃。到2010年,在外從事小吃業的戶數達1.9萬戶、5.5萬余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22%和農村勞動力的60%。

             

            有了錢的沙縣人,回到老家購房購車。據報道,沙縣的商品房,近六成都是小吃業主購買的。沙縣房價目前約六七千元每平方米,高出附近縣市近2000元。

             

            而因沙縣人車買得多,甚至車牌號不夠用,借來同屬三明市的其他縣市的車牌號

             

            5、重慶大學生賣手抓餅,年收入250萬!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臺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后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板,在兩年時間里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面團、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鐘后,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里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借這樣的人氣,禹老板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面團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面團,一年僅靠賣面團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6、巴比饅頭: 年銷10億的大生意

             

             

            年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共有門店1368家。這并不是什么連鎖中餐館,而是由一個單價0.7元的饅頭造就的小小傳奇。

             

            1998年安徽小伙兒劉會平初到上海,用手頭僅有的幾千元開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包子鋪。但由于不了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的店很快就關門了,本錢虧得精光。之后,劉會平也做過其它品類,但都不成功,最終他還是決定回到自己最擅長的包子、饅頭上。

             

            2000年,劉會平重操舊業,取名“劉師傅大包”。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嘗試。比如,為保證肉的味道純正,他專門從安徽鄉下采購天然飼料喂養的豬肉;他的菜餡全部由人工切碎,這樣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價格上也走親民路線,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劉師傅大包”迅速紅火起來,2003年,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劉會平將之改名為“巴比饅頭”。2004年初,劉會平已經開了10多家直營的巴比饅頭店,加上親戚朋友加盟的門店,共計20多家。

             

            但真正讓巴比饅頭走上快車道的,是2005年開始啟動的加盟,這種低成本的擴張模式讓巴比饅頭在當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500家。目前的1368家店中,直營店只占比約10%。開放加盟后,“巴比饅頭”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從一個包子饅頭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中式面點制造商,主要的營收來源有兩部分:向加盟店銷售供應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費、管理費(單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劉會平注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飲集團”),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2012年,中飲集團僅通過巴比饅頭品牌就實現4.5億元銷售,再加上團餐等業務,共計營收5億多元。



            大排檔很多時候比大酒店更賺錢,這是業內都知道的事情,但賺錢與可持續的賺錢,有態度的賺錢,有視野的賺錢還是有分別的,允許貓有貓到,狗有狗道,是一個社會的可愛之處。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1.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