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謀殺進店欲的8個細節:顧客過而不入,居然是因為這些!

            謀殺進店欲的8個細節:顧客過而不入,居然是因為這些!
            邵大碗
            餐數解讀
            2017-04-10
            3萬


              1  


            店名不知所云:你到底是賣啥的?


            在一個新開業的熙地港,有家“杯里杯外”的餐廳。遠望去,原木色的招牌和裝修頗小清新。但如果不是招牌末尾的“面”字,大多數人估計想不到這是家面館。


            ▲不仔細看,還真以為是家咖啡館呢


            幾乎所有餐廳都人滿為患時,這家面館顯得有點“與世無爭”。短短20分鐘,進店的只有1/5留下了,剩下的4/5一臉疑惑的退了出來:“我還以為這是賣飲品的呢。”


            也許店家就是要給人留下這種“深刻”印象,也或者后續慢慢可以用產品說話,但,在吸引顧客的第一環節上,是不是有些“走彎路”呢?


            這并非個案,朋友家附近有家店叫“中華樓”,感覺很“高冷”,搬過去一年都沒去過,直到有天聽說,是個“早餐+炒菜”家常菜館。小腦袋上扣個大帽子,餐廳老板得知這個消息,不知又會作何感想。


            | 咖評 |


            有些餐廳取名失敗的案例,諸如無餓不坐、運動會、犯醉團伙等等。


            看得出來,老板取名時花了不少功夫,諧音、趣味、夠出位……但似乎沒用對地方。食客搞不清楚你到底是什么餐廳,如果1秒鐘之內對你沒有印象,你可能永遠失去這位客人。



              2  


            燈光太暗:請問你家是打烊了嗎?

             

            還是熙地港,在負一樓電梯口,有一家“神秘”的餐廳。為什么說它神秘,因為無論從店名還是店內設計,你都看不出它是賣什么的。


            店里的光線很暗,單從店外看,甚至看不出這家店是否在營業。原本應該通透的玻璃櫥窗,硬生生被圍起一圈木板,正正地擋在堂食顧客的臉前。“保護”了堂食顧客的“隱私”,也抹殺了門外顧客的進店欲。


            ▲確定已經開業了?

              

            | 咖評 |


            一些餐飲人用內部思維代替外部思維,沒有調研也沒真正從消費者視角出發,按照自己以為的好,花大價錢裝修。看似逼格滿滿,忽略了餐飲經營的本質。



              3  


            陳列過時:圣誕裝飾過完年還在?

             

            正當“服務體驗升級”大行其道時,還有餐廳用著破洞的皮沙發、滿是油漬的老式木桌,這顧客體驗能好嗎?很多年輕人多一眼都懶得看,更別提讓他們進店消費了。

             

            更常見的,是時過很久還懸掛著上一個節日的陳列。內部傳遞出的“沒活力”,顧客看了自然不想進。

             

            | 咖評 |


            這是個看臉的世界,消費者沒耐心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欣賞內涵


            陳列看起來是“懶散隨意”,實際是老板和店長店面管理缺失,更談不上與時俱進的自我迭代。長此以外,老顧客不來了,新顧客也不愿意來。



              4  


            衛生堪憂:看一眼就倒胃口


            進入那些高峰期的餐廳,你是否也遇見過類似尷尬:


             

            | 咖評 |


            在消費者的美食體驗排序中,干凈衛生是第一位,美味才是其次。店面裝修和陳列顏值高不高是一回事,干凈也是重要考察因素。


            而衛生狀況糟糕的背后,往往是餐廳“QSC標準化”不達標,員工操作手冊沒有,服務流程銜接缺失,店長店面管理不到位,很多看不見的毛病謀殺著品牌,老板甚至一無所知。



              5  


            服務消極:員工懶散、精神萎靡


            隨著連鎖店越開越多,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你會發現,冷清的餐廳和精神萎靡的服務員往往配套。


            有的喊幾遍沒有回應,有的還沒閉店就在打鬧嬉戲,顧客有點意見,小鮮肉把菜單一摔走人,還有粗心服務員把別桌吃幾口的面上到另一桌……

             

            | 咖評 |


            有很多生意不好的餐廳,都多少存在消極服務,社區店可能占比更大。


            看上去是服務問題,背后其實是餐廳的培訓系統跟不上。尤其面臨用工荒時,員工招來不培訓就上崗,導致了一系列狀況。顧客不會給你解釋的機會,掏同等價錢,享受五折的服務,很難再來。



              6  


            宣傳單太low:看完就被拉入黑名單


            好的宣傳單,優惠折扣一目了然,設計風格緊跟品牌形象,能讓顧客看到宣傳單就想到你的品牌,跟著宣傳單進店消費。

             

            low的宣傳單總是很相似:浮夸的顏色選取,繁雜的優惠名目,看不到重點,連餐廳名字都很不凸顯。


            顧客不看還沒問題,看完印象為負分。這樣的宣傳單,只會起到反作用。

             

            | 咖評 |


            宣傳單的背后,反映的是老板的審美和品味。


            在大家越來越注意場景營造和品牌美學的今天,很多人會花心思在店面裝修裝飾上、在供應鏈上游資源整合上,唯獨對于品牌設計和細節美學不注重。


            年輕的95后00后們越來越注重顏值,信息過載毫無美感的宣傳單,就能直接讓他們把餐廳列入心中的黑名單。



              7  


            拉客太猛:過度熱情嚇跑顧客


            餐廳生意不好時,老板經常會在店門口跟商場門口安排發傳單的和吆喝的,靠叫賣拉顧客聚人氣。聽著服務員超大嗓門的推銷,或者半拉半拽地往里“請”。看似招攬了客人,用戶體驗真的好么?


            | 咖評 |


            我們不否認,直到今天,現場拉客依然是餐廳,特別是商場店引流的手段之一。


            讓員工去拉客,如何拿捏度,考驗的是老板對員工的日常培訓和引導。畢竟,很多引流技巧,對于年輕員工來說不是天生自帶技能。



              8  


            營銷耍小聰明:優惠有名無實,顧客感覺“被騙”


            直到今天,依然有商家喜歡在優惠上和顧客玩文字游戲:看起來打折力度很大,結賬時卻發現XX不能使用,或者滿XX才能使用,事先又不做任何說明;雖然也上了團購,客人進店了卻發現有很多限制,或只能在幾個特價菜中選擇,或是吃到的菜品跟平常口味總是有差……


            | 咖評 |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在知名度打開之后,開在社區型購物中心,把省下來的租金給顧客做回饋,發微信紅包或者直接折扣,一言不合就免菜、免單。

             

            卻還有更多餐廳,用小聰明玩優惠的文字游戲,用“雜牌軍”打法給顧客挖坑。越冷清越設文字陷阱,一次次用實際行動招黑,在餐飲兩極分化中越來越慘,最后被市場拋棄。

             


              復 盤  


            最后,再來復盤下上述“謀殺”進店欲的8個細節:



            有些細節看似微小,背后考驗的是經營門店的整個系統。有些細節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


            而經營一家店,不就是經營細節么?


            5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1.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