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風口,肥腸+粉的王炸組合
如果把中式小吃快餐這個品類賽道的歷史倒回去看,粉面類才是最早流行、最具群眾基礎的中式快餐。
一個攤頭,一鍋始終翻滾的湯,快速燙煮一碗面或粉,最后舀上一勺熱騰騰的各類澆頭,兩三分鐘做好,三五分鐘吃完,解饞又管飽。粉面類可以快速出餐,現場烹飪有溫度,價格親民。
再放眼全國,云南有米線,廣西有螺螄粉,貴州有羊肉粉,湖南、江西都有米粉……粉面類賽道競爭者們眾多,每一個品類都獨具地方特色,其中最火的品類當屬螺螄粉,口味獨特、氣味霸道、疫情黑天鵝、李子柒等大V帶貨、全域營銷,多種原因促使螺螄粉快速出圈。
再遇風口,下一個具有“爆紅體質”,最有可能出圈的粉面品類是誰呢?
多位業內人士預計,從市場表現看,肥腸粉很可能是下一個有望再現螺螄粉熱度的粉面品類,原因如下:
一、肥腸+紅薯粉是吃貨眼中的王炸組合,肥腸香糯彈牙,紅薯粉酸辣熱燙,口感爽滑勁道,有記憶點;
二、肥腸粉來自成都,自帶“好吃”濾鏡;
三、肥腸與螺螄粉一樣具有獨特的味覺特色,消費者對肥腸的喜好或憎惡態度分明,肥腸這個食材本身就有極強的話題性;
四、肥腸粉具有小吃的解饞屬性,又可以當做一日三餐,復購率高,出餐快,可以通過標準化打造快餐模式;
五、肥腸粉通常分量在二兩左右,量不會太大,年輕女性吃起來沒負擔,食量大的顧客可以加腸加鍋盔等小吃,豐儉由人;
六、肥腸粉與螺螄粉一樣,都可以做成預包裝食品,方便新零售銷售快速鋪開全國市場。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共有3271家與肥腸粉相關企業在業存續,其中個體工商戶占總量的97%。從地域分布來看,四川省相關數量是最多的,達2599家,占全國在業存續總量的79%。
事實上,實際經營肥腸粉的餐飲門店非常多,僅在成都,大眾點評App上與肥腸粉相關的搜索結果就高達4314個,但這些門店多以街邊夫妻店為主,以“雙流肥腸粉”、“夫妻肥腸粉”、“某記肥腸粉”等命名,偏小吃屬性,僅能覆蓋周圍一公里的消費者。
盡管具有爆紅基因,但肥腸粉這個品類還處在餐飲競爭的初級階段,尚無太多專業連鎖餐飲企業介入,市場空間仍然巨大。甘食記是成都當地為數不多的將肥腸粉做成連鎖快餐的品牌,雖然目前只有60家左右的門店,已經做到了成都當地甚至全國肥腸粉類的頭部品牌。
“甘食記就是成都肥腸粉”,創始人甘樂對肥腸粉這個賽道非常有信心,他的目標是做到成都粉面類Top1,3年做到1000家店,帶領肥腸粉這個品類征戰全國。
手工現做也可以做到極致效率
甘食記這個品牌成立于2008年,但是甘家做肥腸粉的歷史已經有109年,傳到甘樂這一輩是第三代。“三代傳承”與“歷史超過百年”,這兩個條件恰好是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硬性門檻。
2018年,成都肥腸粉(甘食記)申遺成功,2020年被列入成都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甘食記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有市級非遺認證的肥腸粉品牌。
從一開始,甘食記就以公司化、現代化經營的思路,制定了連鎖化、走向全國的目標,將甘家這個傳承三代的肥腸粉小吃店“重做”,在門店模型打造、精細化管理、品牌營銷、供應鏈、新零售等方面,走在品類前列。
所謂的品牌壁壘,其實是一系列精細化運營的結果以及匠心精神的加持,從品類升級的角度來看,甘食記的競爭力體現如下:
亮點一:門頭獲客
甘樂是設計師出身,在審美和視覺打造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甘食記的門店甚至被業內人士稱為“門店視覺獲客教科書”。
甘食記以商超店為主,在選址上有多個標準,比如城市排名前三的shopping mall地下一二層或者地鐵駁接層;門店最好是弧形或者多展面,無論從哪個方向經過,讓客人看到的機會都能增加1.5倍以上;位于小吃快餐集中區,客群集中,與其他粉面類快餐正面pk……
優化選址的基礎上,門頭主視覺以大片藍綠色為主,用白色突出品牌,紅色突出“成都肥腸粉”,所有的展示面上都掛著品牌海報,強化“非遺成都肥腸粉”、“手工鮮打紅薯粉”的品牌印象。
亮點二:場景營造
在成都來福士廣場B2層,下電梯就能看到甘食記亮眼的門頭,即便顧客沒有看到門頭,也會被甘食記現場手打粉的聲音與“打粉號子”所吸引。
門店全部明廚明檔,掛著“每天五爐,手打鮮粉,現打現賣,絕不過夜”的告示,每天5次以上的打粉環節會配合著打粉的節奏,所有員工一起唱著吆喝,現場氣氛瞬間炒熱,也有效吸引了店內和路人的注意力,加大進店消費的幾率。
亮點三:產品打造
一碗經典的成都肥腸粉需要粉好、腸好、湯好、料好,分別作為“君臣使佐”,不可或缺。
粉是“君”的地位,至關重要。甘食記精選四川安岳紅薯,經過“篩粉、打芡、揉粉、提粉、打粉、老粉、泡粉、冒粉”八個步驟,每日限量5爐,做出一碗碗爽滑勁道的紅薯粉;
肥腸是臣,也是點睛之筆,必須以新鮮的豬大腸,經過多次清洗焯燙后,薄鹵入味,再以真空包裝低溫保存,使用時以開水燙后拆包即可;
湯是使,是肥腸粉的味道核心,目前甘食記所有門店仍每日現場熬湯,保證叼嘴食客對湯的嚴苛要求;
料是佐,料包更是肥腸粉獨特味道的集中體現,即便是成品調味料,如必不可少的定制保寧醋等,甘食記也統一供應,保證味道的標準復制。
在經典招牌肥腸粉為核心爆款的基礎上,甘食記還研發了多款口味,加上鍋盔、冰粉等應景小吃,以“核心爆款+黃金搭檔+主題新品+應景小吃”的產品矩陣增加顧客選擇,豐富就餐場景,提高客單價。
亮點四:高效動線
顧客動線設計是一家門店效率的直觀體現。就餐動線始于門店中心位置的自助點餐小吃臺,擺放著各類小吃、主題新品和新零售包裝食品,顧客端盤直接拿取,旁邊還有專門的服務員提前幫忙下單,按順序走到收銀臺時直接結賬,取小票,找位置坐下后,一分鐘內即可取餐。
所有聚焦快餐的品牌最后拼的就是極致效率和極致口味。
甘食記的標準門店要求后廚一分鐘出餐,在一些寫字樓商圈門店最快可以做到“前餐接后餐25秒”。午餐時段人流極大,餐位數受限,甘食記的服務員在顧客就餐過程中“邊吃邊收”,以最快的速度保證翻臺率。
技藝和經營都要傳承
截止目前,甘食記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多個省會城市開出59家門店,并在天貓、京東、盒馬鮮生、7-11便利店等線上線下全渠道鋪設了門店同款成都肥腸粉預包裝食品,邁出了成都肥腸粉品類在全國發聲的第一步,同時也將甘食記成都肥腸粉做成了成都美食名片。
近期,甘食記在成都發起面向全國“尋找100位非遺傳承人”的活動,也是尋找100位經營合伙人,以技藝傳承、經營傳承、品牌傳承等切入點,全方位探討傳承成都非遺肥腸粉的方法論,共同做大品類。
作為第三代非遺技藝傳承人,甘樂既要傳授手打鮮粉的紅薯粉制作工藝,也愿意將升級品類、打造品牌的經營思路和管理經驗分享出去,“要把成都肥腸粉這個品類做大,單靠我一個人,可能一百年也實現不了”。
肥腸粉這個地方小吃品類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公司化經營的“正規軍”多了,品類大了,品牌才會更有影響力。
“尋找100位非遺傳承人”活動火熱進行中
歡迎咨詢18117910040(手機、微信同號)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