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率不足0.5%
海底撈業績未達預期
翻臺率走低受質疑
海底撈表示,趨勢屬意料之中
一直以來,翻臺率都是被用來衡量餐飲門店的重要指標,翻臺率高意味著在有限的空間、時間內,獲得高的營收,也代表了品牌對用戶的吸引力。對于海底撈人均消費和翻臺率的走低,是否意味著海底撈失去了持續增長力?
周兆呈表示,翻臺率的走低與新店的拓展是同步的。去年疫情以來,海底撈加快了開店速度,僅2020年海底撈新拓展門店達544家,總門店從2019年的768家增加到1298家,到2021年上半年,每天以近1.6家店的速度增長,門店達到1597家。
隨著門店的增長,海底撈的翻臺率卻是一路下行的,平均翻臺率從2019年的4.8%下降到今年的3%,尤其是2020年下降幅度較大。疊加新開業門店達到首次盈虧平衡,并實現現金投資回報的時間長于往期,以及門店運營仍受疫情持續影響等原因,造成了翻臺率走低。
“不可能一直開店還能保持高的翻臺率,跟疫情前的高翻臺率相比,我們對翻臺率下降的長遠趨勢是有一定準備的,但還是應該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在周兆呈看來,翻臺率和商業模式有關,海底撈翻臺率降低的趨勢,是在這幾年新店拓展的過程之中產生的。
在周兆呈看來,翻臺率只是外界評價的簡單算法,不是唯一的指標,海底撈翻臺率的降低,是在這幾年新店拓展的預料之中的結果。
但翻臺率低并不是一味的壞事,一定程度上是海底撈有意為之的。“簡單比喻的話,一家翻臺率為5的門店,創造的價值不如兩家翻臺率為4的門店。”
如在過去,海底撈擴店計劃中采用的“加密固點“策略,海底撈會在一線城市,挑選那些排隊較多、翻臺率較高、員工負荷較大的門店周邊,拓展新的門店,以此去承接周圍更多的用戶,達到無論在覆蓋范圍、接待能力,還是傳播影響、綜合商業價值方面的最優。
那么,怎樣的翻臺率是合理的?
周兆呈認為,首先,肯定要符合商業規律,要能夠保持門店的持續盈利。其次,要在客戶滿意度和員工努力度之間尋求平衡。客戶滿意度和員工努力度在海底撈是兩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既要滿足客戶的體驗,又要不讓員工過度勞累,還能滿足成長空間的通道。
這其中包括門店新、老客戶的比例、客戶的體驗,以及員工的努力度和薪資成長空間等綜合要素,而不是單獨的翻臺率指標。因此,應該是從一個合理的區間來看待翻臺率。
其實,作為衡量門店的數據化指標,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也在此前采訪中表示過憂慮,如果將翻臺率定為考核指標,員工會拼命去做高翻臺率,當翻臺率做高時,又會影響消費者體驗;如果翻臺率標準定低了,又會影響拉新率,做到這幾者的平衡是非常難得。
組織架構“去扁平化”
回歸“大小區管理”能否提振運營?
剛剛實施兩個多月的海底撈架構調整,將區域統籌教練模式改進為大小區管理模式,到底是怎么調整的?周兆呈介紹了相關細節。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價格競爭依然是餐飲供應鏈行業的主要競爭因素。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深扒餐飲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