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海底撈、南城香又有新動作!“下飯小火鍋”是門好生意嗎?

            海底撈、南城香又有新動作!“下飯小火鍋”是門好生意嗎?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9-02
            2.2萬




            總第 3611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張鰻魚




            海底撈、南城香入局

            一大批“下飯小火鍋”來襲!


            一切要從海底撈上線“下飯·火鍋菜”說起。


            8月中旬,全國各地悄然上線了一大批“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外賣專營店,產品主要以火鍋菜+飯的組合套餐售賣,其中鍋底有番茄和麻辣兩種選擇,形式則為冒菜及干拌,定價31.9元起,內含3葷7素。目前,“下飯火鍋菜”的官方定位為海底撈旗下快餐品牌。


            其實,海底撈去年就曾上新冒菜外賣,也是類似模式。內參君致電某門店,被告知“下飯火鍋菜是最新的品牌升級”,主要在口味、食材方面進行了優化。


            無獨有偶。前不久,快餐品牌南城香也開始嘗試在個別門店推出“晚餐自助小火鍋系列”,從下午16:00開始供應,共有3種鍋底可選擇,肉類19.9元一份,也可以選擇9.9元素菜類自助,菜品可以免費續。目前官方對其表述為“南城香第一屆品質涮肉節”。



            短短兩三個月,也有不少新品牌出現:青島前天剛剛開業的鍋小友下飯小火鍋、濟南楊桂桂下飯小火鍋(2023.8)、石家莊錢曉椒下飯小火鍋(2023.8)、北京渝采下飯小火鍋(2023.6)、研喜貓下飯小火鍋(2023.6)、武漢呆窩瓜下飯小火鍋(2023.4)……


            2021年成立的澆頭麻辣燙品牌曉魏,也在今年6月表示以麻辣燙4.0模式重新啟航,目前門店已經全面煥新為“曉魏下飯小火鍋”。有消費者表示,“自從改為下飯小火鍋后,感覺門店生意更好了,中午經常需要排隊。”



            根據企查查、天眼查等公開信息,以及內參君的一線走訪不完全統計,今年以“火鍋+飯”為定位的品牌,新增數量接近30家,其中僅下半年的3個月就出現了8家(部分新品牌、新店或外賣店尚未存在注冊信息)。





            下飯小火鍋興起

            意味著什么?


            不管是實火還是虛火,下飯小火鍋還是如雨后春筍般“冒頭”。


            特別是海底撈的入局,火鍋大佬的品牌力背書下,越來越多的人看中了這條賽道。


            那么,火鍋持續“變小”,并向著“下飯”的方向沖刺,這背后有哪些行業因素?又暗示了哪些品類發展的可能?


            1、小、快、便宜,火鍋“快餐化”正在持續蔓延。


            火鍋變小,這個話題并不是最新,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陸續有品牌試圖將火鍋變小。比如海底撈曾試水過U鼎冒菜,小龍坎推出mini火鍋菜,吉野家則嘗試人均68元的自助小火鍋,和府撈面甚至也出了“小火鍋湯面”套餐。


            這些品牌在試水的時候,都是以“快餐”的模式在重塑傳統火鍋。這些品牌對標的并非呷哺呷哺這種小火鍋,而是楊國福、張亮這類麻辣燙冒菜品牌。


            這一次,在海底撈外賣店中,對于“火鍋菜”的定位是:海底撈旗下的快餐品牌。很明顯,是火鍋巨頭跨界外賣的又一個動作。



            2、“下飯”是門好生意,接地氣、拓客流。


            這一波興起的小火鍋,主要以“下飯”為定位切入。


            事實上,吃火鍋到底配不配米飯,這是見仁見智的話題,原本,火鍋、冒菜、麻辣燙就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火鍋+米飯的CP”,增加主食,不僅拓展了客流,也顯得更為“接地氣”。


            這類下飯火鍋,主要是集中在美食廣場、寫字樓等商圈,因為原本就定位快餐,吸引來的顧客通常是需要效率的白領、上班族。“干飯”的需求量很大,且用餐時間有限,因此,下飯更貼合他們的就餐需要。


            3、火鍋賽道加劇“兩極分化”,大店小店分野。


            縱觀內卷的火鍋賽道,當下已經很明顯呈現出“兩極分化”:一方面,以大店、主題店、流量店為前驅,頭部火鍋企業紛紛跑馬圈地、占山為王。這些品牌走在創新的前沿,不斷研發新品、掀起新流行,并“反哺”賽道升級。


            另一方面,下飯小火鍋們,正在保留火鍋模式的前提下,“努力瘦身”。精簡鍋底、精簡蔬菜、精簡肉類,以套餐為主,盡量扁平化設計產品,以確保效率和利潤的平衡。從價格來看,進一步下探,不少都集中在20元左右,甚至9.9元。


            內卷之下,火鍋分化,各自占領細分賽道,這或許也是品類競爭的未來方向。從目前來看,下飯小火鍋暫時并沒有跑出絕對的頭部來,還存在“小而散”的狀態,從某個角度來說,還有大量的市場機會。


            4、多賽道“分食”火鍋品類,或將迎來更多跨界者。


            火鍋是門好生意,因此,被不同的品牌跨界“盯上”也很正常。


            喜家德(凱里鮮蔬鍋)、眉州東坡(毛血旺小火鍋)、南城香(巴沙魚肉鍋)、甲乙餅(金湯鮮蔬鍋)、米村拌飯(安格斯肥牛),這些都是主食快餐跨界。對于快餐品牌來說,“小火鍋”雖然小,但本質也是火鍋,即便是酒精燈上架個小爐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價值感,賣成更高的價格。同時,在不缺流量缺“留量”的時代,快餐如何留住顧客,如何讓顧客在效率之余“慢”下來享受一餐美食,這也是快餐品類們想要探索的方向。


            未來,不排除有更多的跨界大佬,向下飯小火鍋賽道進軍。


            甲乙餅也推出“小鍋菜”



            調研:新賽道野蠻生長

            “鐮刀和韭菜”都已準備就緒


            市場需求在快速增長,賽道也肉眼可見的繁盛,但“玩家們”卻并沒有想象中過得滋潤。


            最早打出“下飯小火鍋”旗號的桃娘下飯小火鍋,自2021年11月末在北京試水第一家門店后,截至2022年11月末時,一年間的門店新增數量為8家,截至2023年8月末時,9個月的門店新增數量僅為4家,其中包括4月開業的鄭州首店及8月開業的天津首店。


            成立近三年、背靠火鍋頭部品牌的桃娘,全國范圍內的門店僅有12家,這個增速在快餐品類中明顯不算快。



            當前下飯小火鍋賽道中,門店數量最多的品牌為2022年出現的李坑坑下飯小火鍋,官方定位為“快餐火鍋領跑者”,全國門店27家,分布以內蒙古自治區及河北為主,已針對全國范圍限時開放加盟。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工商注冊信息獲知,李坑坑下飯小火鍋的27家門店中,至少有22家以上為加盟店,其中包含一家開業不足1年便注銷的企業。不免讓人猜測,李坑坑商標背后是否隱含著“快招”基因。


            除了“李坑坑”外,另一家名為“桃小妹下飯小火鍋”的品牌,其門店商標、裝修風格與“桃娘”頗為相似,號稱自己已在全國范圍內擁有50家門店,覆蓋湖南、河南、河北等多地,正在面向全國開放招商合作。但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桃小妹下飯小火鍋當前并無線下開業的實體門店,從官網展示的多地門店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圖片實為一家門店的不同角度拍攝。


            圖源:桃小妹下飯小火鍋官網


            另外,8月4日剛剛開業的楊桂桂下飯小火鍋,目前也已經開放全國加盟,正在大范圍鋪開品牌推廣信息...與此同時,今年中旬全國多地也出現了不少“無實體門店,以外賣檔口”為經營模式的連鎖下飯小火鍋品牌,如慶小年下飯小火鍋、祥合福重慶小火鍋鉅下飯等。


            野蠻生長的新賽道下,“老玩家們”還在探索打磨,“鐮刀們”卻已然按耐不住了。



            “大佬”海底撈施展“拿來主義”

            對這一品類的未來有何影響


            下飯小火鍋在市場中“醞釀”多時,野蠻生長的狀態下,終于迎來了頭部大佬的躬身入局。


            很顯然,海底撈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暗中觀察多時,看到了這個細分品類的可能性,才大舉進軍。


            對于頭部企業來說,從擴門店到擴品類,是必然的發展周期。頭部品牌擁有的供應鏈、組織力、品牌設計、運營等領先優勢,允許其用“拿來主義”的方式,快速復制市面上已被驗證的成熟項目。一旦覺得市場夠大、品類有立足之地,且自己的供應鏈能夠承載模式的快速復制,頭部品牌自然不會猶豫,反手就是波瀾。


            從另一個視角來說,頭部品牌涉足新賽道,比很多真正做原創創新的小品牌,先天優勢要強得多。可以快速讓品牌價值實現最大化,最終促進品類的進步和成熟迭代。


            海底撈部分產品圖


            或許是看到了“桃娘”的踟躕不前,原本就在外賣領域加碼的海底撈瞅準時機,一躍而起。


            在海底撈身后,可見的是,一眾小品牌正“歡呼雀躍”,大樹底下的小草也能活得滋潤,對于初創的小品牌來說,打磨好內功,跟隨老大哥一起探索品類紅利才是當下的目標。


            但,正如上文所言,這一賽道依然面臨諸多問題,野蠻生長之余,想要擺脫網紅感和韭菜氣質,還需要時間來驗證品類。



            輪值主編|楊檸睿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雪糕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1.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