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參的記者一直在走訪下沉市場,尋找有潛力的品類。
在家鄉看到了甏肉干飯這一品類,它具備火起來的特征:
群眾基礎好、價格平民、出餐速度快、材料易取、標準化程度高....
餐飲老板內參 石肆 /文
米飯可以掛碗?
甏肉干飯在抖音爆火
在抖音上,搜索“甏肉(bèng ròu)干飯”,你會發現這是山東濟寧極具特色的小吃,而且在抖音上火爆:
米飯可以掛碗,手拿著使勁晃晃也不掉米飯粒,大片的肥瘦相間的豬肉還扎著草繩,配上一整根腌好的辣椒,十分吊人胃口。
大眾點評顯示,在山東濟寧市,整個市有800多萬人口,其中有不少于300家大大小小的甏肉干飯店,大部分餐廳也會提供甏肉干飯。
據曲阜當地人介紹,到濟寧曲阜的游客有一半以上會品嘗甏肉干飯。
據了解,甏肉(bèng ròu)干飯是濟寧地區特色傳統名小吃。
甏是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顧名思義,就像江西瓦罐湯一樣,指的是用甏盛放烹制的肉。
這種烹飪方式起源于元朝,當時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于是就逐步發展為今日的甏肉干飯。
在今天,甏肉干飯仍被極多數濟寧人所喜愛,是為濟寧首屈一指的小吃。據內參君調查,甏肉干飯實際上濟南名小吃把子肉在濟寧地區的演化。
根據傳統魯菜食譜所述,早在清朝時期,魯地即流傳有用草繩捆扎五花肉,加以醬油燉煮而成的把子肉,其味入口即化,香而不膩,目前流傳于魯西、魯南,即現在濟南、濟寧、菏澤、棗莊、臨沂一帶。
在濟南,快餐品牌超意興有200多家直營連鎖店,據其天橋區一門店店員介紹,把子肉是門店的熱銷產品,也是老濟南的特色菜,平均每天的銷量占總銷量的四分之一。
在傳播上,“米飯可以掛碗”雖然與本身甏肉關系不大,實現程度不難,但為甏肉干飯增加了一個可以擴散的傳播點,厚幾餐飲合伙人吳龍飛認為,這個宣傳點未見品牌大范圍使用,仍很新鮮,可以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甏肉干飯風行的2大優勢:
豐儉由人,高度標準化
在快餐中,金誠張媽媽羊湯驢肉火燒的運營經理郭沂博分析,以肉類為主打單品類戰略的問題是:如果不能去除肉類的油膩感的話,消費者容易吃膩,復購率不高。
北京老字號老家肉餅的老顧客也說,因為肉餅的油膩感太大,所以一般是一個月吃1次。
但實際上,同樣是豬肉制品,甏肉干飯的產品結構十分完備。
據一位濟南商河人介紹,甏肉干飯不是單吃把子肉,而是可以搭配與甏肉相同烹飪方式的鲅魚、四喜肉丸、油炸豆腐片、蘭花干、青椒、海帶結等幾十種配菜,選擇種類多。
大眾點評顯示,70%以上的消費者都提到了“多樣的配菜”,“豐盛的搭配”。
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它們為了獲取不同消費層次的顧客,利用“價格歧視”原理,給對價格更敏感的顧客提供可收集的折扣券。
“寡淡隨意,豐儉由人”,甏肉干飯在產品結構上就可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者:就像安徽小碗菜一樣,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少挑幾樣菜,對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可以多買幾種菜。
在出餐上,由于甏肉和配菜都是提前預制,所以標準化程度極高,出餐速度快,比類似烹飪方式的鹵煮火燒還少一道現場切配的工序。
總的來說,甏肉干飯用的是豬肉的普通部位,相比驢肉火燒,材料當地購買,價格平民。
風口在哪里?
快餐市場的4個變化趨勢
從黃燜雞、排骨飯、麻辣燙的發展來看,快餐小吃的風口相比其他品類要猛烈很多。
甏肉干飯的出現,正好印證了快餐小吃的4個變化趨勢。
1. 主打三線市場,門店人均消費長期在低價位
《2019中國餐飲報告》顯示,三線城市是小吃快餐最大的層級市場。2018年,三線城市小吃快餐門店數量占比為21.5%,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僅比2017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
目前,小吃快餐品類人均消費主要集中在30元以下價位,2018年這一區間的小吃快餐門店占比達到87%。
這意味著,低價實惠是小吃快餐的品類特性,門店人均消費保持在低價位將會是小吃快餐品類的長期趨勢。
而甏肉干飯的不僅產品結構簡單,而且豐儉由人:上能奢侈吃到人均50+,下能節儉到十多塊吃飽一頓飯。
2. 小吃快餐風靡的基礎是:群眾基礎大
無論是掉渣餅、煎餅果子,還是黃燜雞、麻辣燙,它們能夠迅速在各個城市攻城拔寨的原因是:群眾基礎好。
就像川菜能夠在全國分布廣泛,是因為四川人人口外移形成的,比如麻辣燙本身起源于四川,隨著四川人走遍全國,麻辣燙也跟著川菜被消費者所熟識。
而魯菜作為四大菜系之首,加上山東本身人口超過1億(東北還有一大部分山東人),甏肉干飯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尤其是在北方,傳播的基礎好。
發源自濟南的黃燜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食材漲價將是快餐短期最大的問題
從今年開始,食材漲價將是快餐在短期內面臨的最大問題。
一方面,據《2019中國餐飲報告》顯示,門店人均消費保持在低價位將會是小吃快餐品類的長期趨勢,所以快餐漲價不是易事。
另一方面,快餐本身是“薄利多銷”的模式,相比火鍋、燒烤等品類,毛利要低。像犟骨頭的產品毛利在50%左右。
因此,外賣成了快餐小吃的另外一個戰場。據和合谷的某門店張店長介紹,外賣已經占了門店的53%的營業額。
據靠墻吃大餡蒸餃的聯合創始人王俊穎介紹,在平臺高抽成,共享廚房內商家惡性競爭的情況下,一家外賣店如果能保持十多個點的凈利,就很不錯了。
4. 品牌化是長期致命問題
沒有產品壁壘的產品,同質化競爭一定最為惡劣,而最終拼的一定是品牌。
就像掉渣餅、小龍蝦蓋飯等品類,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同品牌之間差異性很小,品牌方根本沒有打造“護城河”的意識,純粹跟風。
當流量紅利期一過,如果在同質化競爭中存活下來,并保持高復購,將是一個致命問題。
總結
消費者追求新鮮感,市場永遠需要新品,而潛力品類的特征是相似的,作為餐飲老板,要永遠保持發現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