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一些餐飲頭部開始關停旗艦店!

            一些餐飲頭部開始關停旗艦店!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7-28
            2.1萬


            總第 3575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張鰻魚



            大店“潮退” ?

            最近,大家都在“小店化”。


            一個明顯征兆是:餐飲旗艦店、實驗工廠店、研究所店等大店模型,正在陸續被關閉縮減或調整經營模式。


            茶飲品牌喜茶,于2018年推出千余平米大店模式——喜茶LAB店,包含制冰實驗室、甜品實驗室、茶極客實驗室、插畫實驗室及周邊實驗室五大板塊,該門店模型也成為喜茶全球最大、規格最高的旗艦店。


            高峰期,喜茶LAB店型一度超過10家,但去年開始逐步縮減至3家,而根據最新消息透露,3家中的上海港匯恒隆店,也將于本周(7月30日)正式閉店。原“LAB店”將搬至B1層,重歸喜茶普通門店模型。


            僅存的兩家旗艦店模型

            圖源:網絡

            左圖:喜茶LAB廣州天環廣場店

            右圖:喜茶LAB深圳歡樂海岸店


            目前,上海旗艦店已下架小程序及外賣購買方式,只保留線下到店購買。一些得知此消息的網友,正在“瘋狂清倉”,門店存貨被一掃而空,Ta們普遍對于喜茶LAB門店的關閉感到遺憾,“30塊錢,用料扎實,口感味道又好的小蛋糕,在上海還有哪里能找得到啊?”


            圖源:小紅書


            但同時,今年的消費者似乎也更能理解餐飲品牌們的處境,“都挺難,低定價撐不起大店的成本也是正常,畢竟我自己都要交不起房租了。”


            喜茶關閉大店不是個例。


            2019年,出身深圳的知名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也曾耗資2000萬元,開出了1000平米大店——奈雪夢工廠。


            開業時,奈雪夢工廠SKU多達1000種,涉及烘焙、茶飲、咖啡、精釀、西餐、零售等15個板塊。然而面對龐大的租金壓力,2022年5月,奈雪夢工廠宣布閉店,同年8月底再開業時,已經從“奈雪夢工廠”變身成為由15個品牌聯合入駐的“奈雪生活”。


            內參君還關注到,北京望京新薈城的老鄉雞農場旗艦店,也悄然關閉。開設于2021年的老鄉雞旗艦店,不僅新增了燒鳥、精釀、咖啡奶茶等品類,還在店內設置了10人會議長桌和大圓桌,力圖用旗艦店模型吸引更多白領客群。但不足兩年,如今該門店已閉店調整,將搬至樓上餐飲區重歸普通店型。


            老鄉雞農場旗艦店正升級改造

            攝圖:內參君




            從大店到小店
            品牌們經歷了什么


            前兩年,餐飲行業出現了一波“抄底論”。起因是疫情加速出清,不少好的鋪面空了出來,讓頭部品牌有機會逆流而上、搶占先機。


            同時,創造勢能、敢開大店,成了不少品牌的策略:市場越是挑戰四起,越應該放手一搏。


            于是我們看到,不少曾經以小店為主的品牌,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大店化挑戰”:往往選在城市核心商圈地標,用巨大的招牌LOGO、閃耀的門頭視覺,帶給顧客十足的震撼力。畢竟大店能更好展示品牌能見度和內涵,有利于快速打響第一槍。


            從戰略層面來說,這無可厚非。


            除了自身的原因,一些好的商圈點位,也希望能有強勢的頭部品牌進駐,往往是首店、個性旗艦店才有更好的“談判籌碼”,從側面也促進了大店的誕生。


            ◎tea stone中式茶館、裝修耗資1億元的昂司烘焙

            李炮稱盤麻辣燙、投資1800萬的頑圖茶文化藝術空間

            圖源:網絡


            但,當前的特殊環境下,各項成本高漲,對于餐飲人來說,經營必須進入“去偽存真”的階段。


            從經營策略上看,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CEO秦朝表示,“對于快餐連鎖,飲品、烘焙連鎖等品類來說,本質上是不適合大店的。”畢竟,大店對應的是售賣空間,放眼餐飲領域,除了星巴克以“第三空間”的定位有實力玩轉之外,其它試圖效仿售賣空間的模式,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從消費端來看,理性消費時代來臨。比如前陣子很流行的“窮鬼套餐”,盛行背后,實則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越來越高;同時,一些曾經以博眼球為賣點的、又貴又沒有品質的網紅餐飲,也以越來越“短命”的狀態呈現,快速出圈又快速翻車,這些都說明,消費心態也在變化:過去顧客熱衷不惜代價打卡、追捧噱頭,愿意為產品以外的消費買單,今天這些需求可能正在變成“偽需求”。


            從大店到小店,是餐飲時代風向的輪轉,同時,也是企業積極求變、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的策略,多少有些“壯士斷腕”的魄力。



            小店化會是很長一段時間的風向嗎?

            看看大家是怎么做的?


            今年也被稱為“復蘇之年”。在“小店化”這件事上,我們可以清晰看到,餐飲品牌們正在嘗試探索多種可行模式。


            比如烘焙賽道經歷了風云變幻,品牌們最近忙著推出各類“專門店”,吐司專門店、貝果專門店、瑞士卷專門店等等,暫且不論價格如何,但專門店意味著更集成的效率和更專一的出品,相應的面積也會有所縮減。


            圖源:網絡


            再比如咖啡賽道中,小店模型的代表玩家之一瑞幸,在面對著四面八方涌來的低價“貼身肉搏”,依然憑借精簡的店型,對過高的租金和運營成本簡化,成為當前國內咖啡賽道門店最多的品牌。


            同時,咖啡品牌們也正在加速布局更為精簡的“即取即走”店型。在2023財年Q1財報中,星巴克就表示要加速“啡快”小店模式業務布局,進一步降低開店成本,穩定自身的用戶基本盤。


            百福集團CEO王小龍認為:“現在的一個趨勢是,餐飲門店要把每個空間都縮小,才是年輕人喜歡的熱鬧社交。”不輕易做千余平米的店,幾十平米到兩三百平米的門店更接地氣。


            小龍坎從去年中旬開始探索社區店,逐步形成了一套門店測算模型。200平米的小店,小投資、快回報、保險系數高。且依托供應鏈優勢,“走進社區”的小龍坎,更像一場降維掘金。負責人曾坦言:離家500米的范圍就有“火鍋食堂”,這也更容易產生復購。


            幾張四方桌配上方竹凳,就像到鄰居家吃飯般自在

            供圖:品牌方


            “社區大牛”紫光園,60平方米的店日營業1萬元,做社區百姓的一日三餐,貼地飛行。其經典的“檔口模式”也在復蘇之年重新升級。新的檔口模型相當于一家餐廳擁有2個檔口,一個做現蒸現賣,另一個售賣鹵味。“以前每天兩個高峰期,現在達到四個。”




            小結


            事實上,是否要探索小店,取決于品牌本身的定位。有的品類自帶小店模型的基因,而有的品類原本就需要更充足的空間,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


            “小店化”并非新物種,但,在這個特殊而內卷的時代下,撥開迷霧、回歸理性的餐飲人,正在小型而精細化的門店中尋找“盈利最優解”。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插圖|張勁影
            編輯 |雪糕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nctougao@watcn.cn

            2322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1.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