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616 期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孫雨
第三個新十年的再出發
進軍華東市場
有品類無品牌,是米線賽道多年來的常態。
“大部分米線門店是沒有品牌的夫妻小店,畢竟開一家米線店成本不算高,甚至在便利店就能買到一碗米線。”一位餐飲老板說。
但米線作為小吃快餐,有著剛需高頻的特性,這決定了其市場需求足夠大,因此不斷吸引新品牌入局。
在蒙自源創始人李紅偉看來,更多新玩家入局,說明米線賽道仍有市場空間、機會很多,也印證了他專注米線賽道22年的正確性與前瞻性。
22年,足以讓市場經歷多輪洗牌,既有新銳米線品牌崛起,也不斷有品牌折戟,閉店退場。
而蒙自源一直保持著對市場的高度敏感,精準布局。大浪淘沙中,蒙自源始終牢牢守住米線賽道頭部地位,步步夯實企業文化,組織根基。
在李紅偉看來,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要極度專注,把一切資源集中在一件事上,做深,做透,做到最好!
2001年,李紅偉在東莞開出第一家蒙自源。
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蒙自源抓住了大型超市的爆發期,在超市的黃金時代與多個大型連鎖超市達成戰略合作,做到哪里有超市哪里就能看到蒙自源門店。
就這樣,蒙自源精準收獲一批核心消費客群,于2007年被評為“中國市場特許加盟首選品牌”,實現首個十年的成功。
2010年,蒙自源轉向擁抱大型購物中心,并在2013年將總部搬到廣州。
彼時,商超已逐漸成為日常,綜合型購物中心成為了人們的消費熱門地,于是蒙自源快速與大型頭部連鎖購物中心及商業地產達成戰略合作,做到"哪里有新的大商圈,哪里就一定有蒙自源“。再次搶在同行之前,攻城掠地,穩健擴張,品牌勢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累積。
在國內步步扎穩腳跟的同時,蒙自源也開始走出國外,放眼全球市場。2018年,蒙自源的美國紐約店與加拿大溫哥華店盛大開業,啟動海外測試。
2020年,突如其來的巨變讓餐飲業陷入至暗時刻,蒙自源迅速做出應對,將目光聚焦到城市動脈——社區市場,提出大店變中小店的布局戰略。
相比大店,小店在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更為可控,抗風險能力更強,回本時間自然也更短。
同時,蒙自源借助數字化,大力發展線上渠道,過去3年,蒙自源外賣銷量占比達70%-80%,有效穩住了在特殊時期的生意增長。
這樣低風險快回本的投資模型,吸引了眾多加盟商。自2020年至2022年,蒙自源在逆勢發力,新開門店數屢創新高,終于在2022年12月實現千店落地。
用李紅偉的話說,“有時候危機也是轉機。”
回顧蒙自源的22年,可以發現,蒙自源在每一個10年都有清晰的戰略規劃,既不激進,也不保守,每一步都走得相當穩健且富有前瞻性。
在這二十多年間,蒙自源沉淀了獨特的企業文化與強大的組織能力,穩健的供應鏈體系,豐富的店型儲備,及完善的營運體系,在特殊期間的爆發式增長,可謂是長期主義者的厚積薄發。
而對于第三個十年的再出發,蒙自源將目光放到了一個全新的戰場——華東地區。
蒙自源正式進入爆發“新十年”
據了解,目前蒙自源已開業門店與落位籌備中的門店,有近1500家。
而蒙自源2023年的目標是沖刺2000店,其中,華東地區是新戰略高地。今年6月,蒙自源成立上海總部,采取華南、華東雙總部戰略。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品牌的總部,就是該區域作戰最重要的大后方。
蒙自源華東總部落戶上海,正是為布局華東市場做好發展準備,確保在大后方與一線戰場的緊密關聯,最大程度的縮小管理半徑,更快更好的響應一線需求。
同時,蒙自源的業務團隊緊貼市場,能夠快速掌握區域市場消費情況,提高對區域市場的敏感度和決策力。此外,有廣州總部的經驗在前,蒙自源通過老帶新的形式,讓華南總部經驗豐富的老師直接在華東帶教新團隊,保證公司文化和組織體系的傳承,快速提升華東團隊的整體實力,確保雙總部的高度統一。
為什么選擇上海作為新總部據點呢?
上海GDP總量多年來穩居中國城市之首,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文化基因包容性強,借助上海在經濟與人文方面的綜合優勢,且在上海聚集了中國27個千店品牌,這里是最優質品牌的聚集地,蒙自源在上海亦可以快速釋放品牌力和影響力,做大品牌聲量,推動高效開店,扎根華東市場。
李紅偉在訪談中談到,經過在華南地區積累的實戰經驗,蒙自源已經成功打造了商場店、社區店、CBD商圈店、高校/醫院店、交通樞紐店等可以覆蓋全場景,全渠道,全人群,全時段的豐富的門店類型,加盟商可以根據個人的投資需求,匹配不同的店型。
借助成熟的數字化數據中臺,蒙自源可以從地理位置,商圈模型,到門店盈利情況等多方面,迅速為加盟商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及相應服務。
在李紅偉看來,通過總部對加盟商“管家式”的支持和服務,可以確保加盟商經營的持續向好,蒙自源二店加盟商超過40%,三店及以上的多店加盟商亦有約23%。
這是蒙自源作為一個成立22年的國民品牌的實力,也是其提出未來沖刺千城萬店的底氣。
李紅偉表示,華東市場是2023年的戰略重地,從華東總部今年6.1日正式啟動運營,短短不到3個月,已在華東簽約,籌建及落地門店近200家,2024年華東全區域突破千店。
同時,蒙自源也在部分潛力區域,默默耕耘,例如福建市場,就已經布店200家,很快也將成為蒙自源一個新的增量市場。
劍指米線產業
蒙自源“未來已來”
蒙自源,源自創始人李紅偉多年前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夢想。
從一家門店起步,李紅偉稱當時解決的是“就業”問題。
到現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沉淀,蒙自源儼然已是米線賽道的毋庸置疑的頭部品牌,用李紅偉的話來說:“現在蒙自源做的是一個品牌生態的構建,不僅僅能夠為社會解決大批“就業”問題,更為創業者提供的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平臺與機會。”
而對于蒙自源的未來,李紅偉提出構建一個米線生態,打造一個“產業”:“在米線產業生態中,我們不僅僅是經營門店和塑造品牌,我們要做的是產業的全鏈路塑造,打通和覆蓋上中下游,從上游的農業、生產制造業,到中游的服務業、零售業,再到下游的消費者,都是產業中重要的環節,做到1米寬1千米深。”
從“就業”到“事業”再到“產業”,放眼整個米線賽道來看,能夠設定這樣一個長期高遠目標的企業可能只有蒙自源。
這樣的長期主義與利他精神值得敬佩,但這條路的難度之高,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此,李紅偉卻充滿信心:“我們一直在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產品可以模仿、供應鏈可以搭建,但企業文化是獨一無二無法復制的。只要企業的文化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就可以持續驅動組織的活力。在一個企業中,最關鍵的增長點是人才的成長,人才成長則需要有企業文化的支撐,在這樣一個良性健康的循環中,企業就可以不斷突破困難,超越自我。只需要保持專注,持之以恒的聚焦再聚焦我們的核心優勢,提升核心能力,做好核心產品,那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可沉淀,從小勝到大勝,從量變到質變,最后走向全面的勝利。”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