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眾多餐飲大佬膜拜的“定位”,其實只是個“半成品”!

            眾多餐飲大佬膜拜的“定位”,其實只是個“半成品”!
            餐飲老板內參
            嚴選加盟
            2016-08-22
            3萬


            近兩年,“定位”理論被越來越多的餐飲老板所推崇。


            所以你能看到:一批品牌更名或更換slogan,在名字/口號里加入主打菜,聚焦單品;一批餐企精減菜單,減少產品線……

            定位真的是品牌華麗轉身、開啟成功的”萬能鑰匙“嗎?

            在上海華與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與華)董事長華杉看來,定位的實際作用被夸大了——你可能不知道這家公司,但你一定聽過“藍瓶時代,選擇三精”、“送長輩,黃金酒”、“keke——克刻家族,專業鎮咳”等出自該公司的經典案例。

            華杉還認為,中國商人對于“產品差異化”、“遇到問題必須解決”的思維定勢也到了需要打破的時候。



            打破思維定勢 1 :不要迷信“定位”


            定位的作用被夸大了
             
            因為服務西貝,華與華這兩年在餐飲圈內知名度陡升。

            事實上,華與華早已是國內領先的咨詢公司,閱企業無數,知名案例包括葵花藥業、360、三精、黃金酒、克咳、田七等。

            這些案例看上去,都歸功于漂亮的“定位”。很多餐飲人也都因此好奇,他們如何評價風靡餐飲業的“定位理論”?

            出乎意料的是,華與華董事長華杉認為,定位理論是半成品,超級符號才是成品。定位理論需要廣告營銷等配套支持,而超級符號直接掛出來就可以形成傳播。

            他舉例說,王老吉的成功,一是廣告的成功;二是定價的成功;三是投資的成功。

            當初,廣東去火飲料多如牛毛。比如夏桑菊。但是沒有人敢大筆投資,推廣向全國。王老吉就做了廣告,并且大筆投資推廣。在此案例中,定位理論的實際作用被嚴重夸大了,忽視了成本。

            而超級符號的本質是降低企業、消費者、社會的營銷、選擇、監督的成本。比如I LOVE YOU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西貝就嫁接了這個全世界都看得懂的‘超級符號’,傳播成本就降低了。因為不需要過多解釋,也就降低了傳播成本。”

            一個“超級符號”的經典案例,就是固安工業區。華與華把一個河北小鎮“嫁接”上了“天安門”這個公共符號。其經典廣告語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

            華杉告誡餐飲老板:別迷信成功案例。任何成功都不是某一方面之力。

            定位理論風靡的原因是“夠傻瓜”

            內參君反問華杉,既然定位理論是半成品,為什么還會風靡中國?

            他的回答讓人一楞。他說,“因為它夠傻瓜。”

            他解釋,就像傻瓜相機一樣,人人都會攝影。定位理論“傻瓜化”就是看鄰居,找空位,搶別人的位置。這很容易讓每個人都很容易接受,并成為定位理論的專家。

            超級符號的結果簡單,但是提煉超級符號的方法卻是復雜而多變的。


            打破思維定勢 2 :“產品差異化”是個偽概念

            這一代商人都是在“產品同質化”的語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被“教育”——遇到產品同質化,就用品牌理論;品牌時代過去之后,就用定位理論。

            客觀說,這聽起來很能征服人心。

            在互相山寨、跟風的大潮流之下,“產品同質化”客觀存在。因此,就需要有品牌進行區隔,就需要定位。

            有意思的是,成長在“產品同質化”語境下的華杉反而不認同,他鄙視SWOT分析(注:一種常用戰略分析法,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對企業的態勢分析),“有毛用”。

            “營銷就是4P,第一P就是產品,怎么可以說產品不好營銷可以搞好?沒有這回事。”



            華杉認為,應該“永遠用常識思考”。因此,他不認同定位理論,他認為“世界上永遠沒有‘產品同質化’這回事”,“營銷即4P,第一P就是產品”。

            “商業是很繁雜的,需要很多個環節都做好,哪能一定位就可以的。定位只是一個出發點。”

            “企業本質追求的不是產品的差異,而是產品的差距。在本質上拉開差距,而不是在概念上制造差異。”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此輪因“定位”而成功的餐企,均有以產品為基石的一套營銷體系在支撐,絕非改個名字或slogan那么簡單。

            打破思維定勢 3 :不要試圖解決問題,而要放大優點

            特勞特提出,當前的競爭是在消費者心智上的競爭

            華杉也很不認同。他引用另一位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話反擊說,企業是社會的器官,是為社會解決問題的。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

            比如葵花藥業定位時,提出“解決中國兒童安全用藥問題”,然后圍繞這個核心做產品,做包裝,做廣告。

            比如360定位為“互聯網安全中心”,在這個定位中,兼具了個人、企業、國家三個層面上的使用。

            “堅持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為社會實實在在地解決什么問題。”但解決問題不是試圖找出問題的答案,而是應該充分放大優點。

            “就像那句話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究幸福家庭制造幸福的方法,之后把幸福的方法教給更多人,這樣才能更大的提高幸福家庭的數量,而不是去解決一家一戶的不幸福。”

            華杉認為:“不要試圖去解決問題,會帶來新的問題,問題是解決不掉的;不要試圖去解決問題,而是要學會在問題中前進;不要試圖去滿足所有人,而是要發揮我最大的價值。

            跳出思維定勢,借旁人的眼看餐飲業,通過別人的企業反觀自己,你或許會有新的收獲。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1.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