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就在賢合莊對面了。先拿號先拿號,我馬上到!”
6月底一個傍晚,華燈初上,這個背靠IFS國際金融中心超甲級寫字樓、春熙路+太古里商圈的餐飲街區,迎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25℃左右的天氣,讓氛圍格外慵懶和自在。綠燈一亮,順著餐飲門頭霓虹閃爍的方向看過去,滿眼都是短裙、大腿和A4腰。
這條街,就是坊間流傳已久的——IFS-東大街,明星餐飲流水線一條街。從陳赫的賢合莊、黃曉明的燒江南、蕭敬騰的傅面面、孫藝洲的灶門坎,再到不遠處Angelababy的斗鎏火鍋、關曉彤的天然呆奶茶、杜海濤吳昕的辣斗辣、鄧倫的火社……此外,還有譚鴨血、楠火鍋、吼堂、小龍坎等本土知名網紅店“前后夾擊”。
也就是這條街,打破了成都“難容外來餐飲”的魔咒,同時,見證了明星們上演“餐飲大戲”。
『混戰』
黑夜降臨 500米上演“明爭暗斗”
跨過馬路,深入街區,內參君實地體驗了這500米的“明爭暗斗”。
1、黃牛之爭
“要號嗎?不用排隊,十分鐘就吃上。”內參君剛過馬路,一位黑衣男子靠近,隨即熱情地介紹起業務。
他們被稱為“職業排號師”,大多沒有正式工作,就靠每天循環排隊、賣號掙錢。他拿出手機,翻出各家線上排隊小程序。原來,這條街上幾乎每家店,他都“占了位置”,價格,從60-100元不等。“中午排兩輪,晚上排兩輪到三輪,看狀態和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賺五六百。”
戴口罩的“黃牛”正在尋覓目標客戶
見內參君稍顯猶豫,這位小哥緊緊跟隨,生怕“跟丟”。內參君隱約感覺到,不遠處還有好幾雙眼暗中觀察自己。
“小年輕都有時間,愿意等著。就是外地來的,來探店打卡的,或者是那種吃播的網紅,等不及了愿意花錢買位置。”
2、等位之爭
首先是被各類聲音“包抄”。
一邊是燒江南用叫號器高調攬客“405號,曉明哥請你吃飯了”,盡顯霸道總裁的氣質;隨即是旁邊的賢合莊不甘示弱“A463請您用餐”,雖然沒有直接說陳赫的名字,但一打眼,門口的幾臺電視,循環播放著開業剪彩時陳赫、葉一茜等明星的視頻。
再往前走,各家叫號此起彼伏,配合著門口“一座難求”的等位區,讓內參君腦海中誕生了一句話“叫不完的號,排不夠的隊”。
以賢合莊為例,21:30時排隊到A463號,一小時后排隊到A535號。四人桌以每小時70號左右的速度在“消耗”,當然,這其中有多少等候者中途打了退堂鼓,內參君不得而知。不過,似乎各家餐廳也不太在意,只要口號響起, 數字夠牛,足矣。
可以不進賬,不能不進人。
3、門頭之爭
仔細觀察這條街,各家門頭相互重疊、擠壓,遠遠看上去一片門頭閃爍,各家爭相展露,往往是一個小樓承載了3-4家招牌,如果客戶急匆匆,完全有可能進錯了門。
從門口走過,一邊是等位的“粉絲”,一邊是餐廳內觥籌交錯的熱鬧。恍惚間猶如踏上嘎納電影節的紅毯。而各個爭奇斗艷的門頭,就像各位明星的“臉面”,誰的曝光更多,誰就更有可能捕捉更多客戶。
在這條街上,賢合莊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門頭展示,幾乎都牢牢占據C位。即便前陣子剛剛遭遇輿論危機,然而等位的俊男靚女依舊絡繹不絕。
相比而言,譚鴨血和大龍燚則顯得有些“吃虧”了:譚鴨血正在裝修,綠色的網兜罩住了很大一部分門頭面積,只有門口的叫號器還在賣力展示,門口的等候者也遠不如別家多;而大龍燚,則因為門店處于二層,只在里巷能看到一張二樓用餐的告示。
『現象』
外來媳婦本地郎
在成都,本土餐飲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外來的和尚念不了經。一方面,本土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和飽和了;另一方面,成都人民太“嘴刁”。
很多在北上廣深赫赫有名的餐飲品牌,到成都以后都只得偃旗息鼓。
那么問題來了,為啥這條街可以如此火爆?
原來,百花齊放的餐飲街,背后的“聯姻”不能不提。
首先來說譚鴨血創始人周楊掌舵的“至膳派”:廚師出身的他在譚鴨血之前就與成都本土明星“矮冬瓜”、“巴蜀笑星”廖健都合作過餐廳,算是趟出了一條明星開店的路子。從那時起,至膳開始打造“明星IP+專業團隊”的運營模式。
2019年中,至膳品牌參與成都賢合莊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將賢合莊一舉開上“高速公路”,打造成和譚鴨血一樣的現象級網紅餐廳。隨后,又相繼與孫藝洲、黃曉明、關曉彤等“聯姻”灶門坎、燒江南、天然呆等。
而袁老四創始人袁剛,則站在杜海濤、吳昕的辣斗辣背后;電臺巷火鍋創始人唐一,親自操盤了Angelababy的斗鎏火鍋……
外來的媳婦本地郎,聯姻模式引發了“流量變現”潮,這背后,是一條明星開餐飲的成熟流水線。
據內部消息稱,自從陳赫開了一個“好頭”后,目前有很多明星都希望“流量變現”。這些明星大多有年齡、已婚、流量等因素作為考慮,甚至主動聯系成熟的品牌管理公司“聯姻”,早日打造自有品牌。
圖片來源企查查,點擊可看大圖
『人設』
風格業態高度雷同,流水線式火熱
“別看他們排隊厲害,其實很多都走掉了。”黃牛告訴內參君。在他看來,這條街上演的繁華景象,不過是一種“各取所需”的關系。
“你想啊,排隊的人越多,好奇的人就越多,名氣也就越大,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這些門店需要排隊的,然后這些網紅探店、年輕人打卡,也需要這種熱鬧氛圍。這條街怎么火起來的?就是因為這種循環。”聊起這些,小哥一臉得意。“當然,要是不火,也沒有我賺錢的機會了。”
還是以賢合莊為例, 2015年成立后并沒有大規模擴張。直到2019年至膳入股,成都這家店開業,這個品牌以井噴的速度瘋狂擴店,半年后門店突破300+,而到現在,2年左右800+。
可以說,這條街是賢合莊的福地,就像綜藝節目一樣,立住一個排隊火爆、一座難求的“人設”,從此“一勞永逸”,并起到了大哥的“帶頭示范作用”。
然而,內參君逛了逛這條街,發現各家門店風格有些雷同。比如為了提高夜晚的辨識度,基本都是白色的品牌燈箱;灰色屋檐和燈籠,也是許多家都有的元素;明檔必不可少,楠火鍋、傅面面、賢合莊都把小吃檔挪到門口吸引路人;各家都張貼“打擊黃牛”的告示,然而,似乎黃牛也不重要,“有黃牛在搶號”才重要……
就像綜藝節目一樣,光鮮和體面永遠是鏡頭前面的。背后的經營狀態則成為隱晦的話題。
招商信息顯示,燒江南的投資回報周期為11.1個月,賢合莊的回本周期為9.46個月,而天然呆奶茶店的單店預計回本周期是12個月。
而真相,可能只有加盟商自己知道。
『炮灰』
一街之隔 “奶茶街”淪陷于價格戰
在這條明星餐飲街斜對角,一街之隔有一條“奶茶街”,前后大致40米長,卻出現了多家品牌扎堆競爭的盛況。
內參君仔細數了數,圓真真、樹夏、茶嶼、書亦、棒棒耶、COCO、一點點、玲爺紅糖奶茶、茶百道……幾乎是門挨門。
而與明星街不同的是,這條奶茶街少了明星流量的“加持”,盡管各家爭奇斗艷,盡量做出差異化,用不同的光鮮和裝修特色試圖留住路過的客人。然而,沒了明星的個標簽,獲客顯得格外費力。
怎么辦?打價格戰!
某品牌寫著“第二杯半價”;走兩步以后,另一家寫著“買一贈一”;一轉身,內參君赫然發現,還有一家寫著“買一贈二”……
果然,人氣這種事,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包裝。
小結
本質上,明星開餐飲,是跨界IP資源與餐飲專業資源的一次整合。如何才能算的上成功?內參君認為有三塊板子缺一不可——業內成熟運營團隊、強大的品類供應鏈、明星流量背書。只有三者相互加持,才能使得品牌可持續地推向市場。曇花一現的項目,一般是某一短板出現嚴重脫節,比如運營管理失控等。
有人老說“割韭菜”,至于明星餐飲“收割”了誰?可能是加盟商,也可能是其它餐飲,當然,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也會收割自己。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