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上餐時間控制在多久,消費者才最滿意 | 開店100問

            上餐時間控制在多久,消費者才最滿意 | 開店100問
            王瑛
            品類洞察
            2017-12-28
            2.7萬

            1.webp.jpg

            1509 期


            上餐這件事,做得好,能把等待變成匠心,做得差,就會變成對品牌的否定。

            ◎  餐飲老板內參 王瑛 發自成都


              1  

            這些餐廳把上餐時間做了硬性規定


            - ? -

            麥德肯


            從點餐、結賬到取餐,肯德基、麥當勞通常能保持在 2 分鐘以內。


            - ? -

            西貝


            承諾25分鐘內上齊一桌好菜。如果上不齊,將贈送兩杯酸奶。


            2.webp (2).jpg


            ? -

            食在不一樣


            30分鐘菜品上齊,超時未上齊的菜品免單。


            ? -

            榮先森


            30分鐘內未上齊,免費贈送招牌四果湯一份;服務員上錯菜,免費贈送;點到的菜告罄了,送同款單品券……


            有數據調查顯示,能夠接受上菜時間在10分鐘內的消費者占22.4%,可以等10~20分鐘為70.1%,而有耐性等20~30分鐘者只有7.5%。顯然,上菜的黃金速度是20分鐘內。


            露露的蘸水菜創始人徐露表示:其實,消費者對于等菜時間都是零容忍,這跟排隊還不一樣,排隊是要等有位子了,才能夠進去。但是等菜的時候,消費者會覺得‘我已經進入餐廳坐下了,餐廳就必須馬上來滿足我的需求’。”


            3.webp (2).jpg


            基于消費者這樣的需求,不少餐廳才慢慢出現了這樣對于上菜時間的管控。


              2  

            上菜時間怎么定?需要自查三個問題


            上餐只能盡可能得快?不能快的時候,怎么讓顧客有好體驗?


            王品(中國)市場拓展中心總經理趙廣豐認為:“不同的品類消費者對等餐時間的忍受度可能是不一樣的。對西餐而言,消費者可能會覺得,這是相對需要花長時間體驗跟品味的,而對一般的餐飲,比如中餐,消費者就會希望點完餐以后馬上上餐。”


            趙廣豐介紹,在討論上餐時間之前,有三個方面應該提前考量。


            首先,了解消費者對餐廳的預期。消費者在去一家餐廳之前就已經決定了很多預期,比如菜色、氛圍、服務、價格,甚至招牌菜。


            拿王品牛排來說,消費者可能會特別看中臺塑牛排這一招牌產品。單品餐廳,比如香辣蟹、酸菜魚,這無形中就拉高了消費者對這一道菜的關注和期待。


            4.webp (2).jpg


            其次,是服務和氛圍。禮貌用語、貼心、感動的細節服務,這些屬于預期里不被特別注意,卻很重要的加分點。因為能給消費者留下記憶點的除了產品,就是服務和氛圍。


            最后,是價格。如果整體體驗后,消費者覺得值這個價錢,基本上價格不會成為扣分點。甚至有時候,體驗好,價格低于預期,消費者會覺得有價值感,徒增好感。這也就是價格反推的綜合體驗。


              3  

            讓顧客有更好的上菜體驗,需要做五步


            - 第 ? 步 -

            做好預判、預制


            煎餅道創始人劉敏介紹:在煎餅道,所有產品基本上都可以在3分鐘內拿到。比如煎餅2分鐘,湯粥不到一分鐘,飯類就是3分鐘。


            出現排隊,可以通過叫號隨時提醒消費者,有的餐廳用顯示屏提示等候,讓他知道自己還有多久可以拿到產品,減輕了消費者的焦慮心態。這是最重要的。


            另外,還要準確預估客流量,提前做預先準備。露露的蘸水菜創始人徐露表示:比如麥當勞,根據預判,提前十分鐘做產品的準備。而烤匠,因為烤一條魚需要18分鐘,所以就根據預判提前做好魚的預處理,極大縮短上菜時間。


             ? 步 -

            規劃好上菜順序


            徐露說,上菜順序的管控也很重要。消費者在吃法式大餐的時候,整個下來三個小時也不會覺得時間久。這是因為上菜的規定次序,會給顧客儀式感。


            5.webp (3).jpg


            一般的餐廳也可以設置這樣的“儀式”:比如中餐,可以通過菜單,或者服務員傳遞給消費者,開胃涼菜、小吃要先吃,某些特定飲品先品嘗,以此增加就餐的規定“動作”。制作時間比較長的烤制、炒制的菜品,就可以后上。


            “這就像西餐,在正餐上菜之前會有所謂的開胃菜,小食小點、飲料。讓消費者感知到餐廳正在送餐的信號很重要。”趙廣豐說。


             ? 步 -

            展示制作流程,讓顧客參與其中


            “通過改變操作流程,也可以減少顧客等待時間的預期。”徐露說,比如成都的大魚山房,就把本來要在廚房完成的鍋底炒料搬到了餐桌上。


            消費者看著,加油、嗆香、煮魚頭等,一步一步完成,整個過程需要二十分鐘左右,但是因為消費者有了參與感與體驗感,等待時間也就忽略不計了。


             ? 步 -

            優化動線


            一個合理、科學的動線,也是考量上菜時間和消費體驗的重要關鍵點。麥德肯等品牌,早就做了這方面的示范。


            比如,吃快餐,消費者的習慣順序是主食、涼菜、小食、飲品。那么動線設計要考慮此,小吃、主食先行,飲料設置在收銀臺附近,避免讓消費者走回頭路。


            而在運營方面,也要優化涼菜、小吃的動線,讓服務員能夠快速拿到并送達。


             ? 步 -

            優化菜品之外的體驗


            宴遇創始人傅乙晟以為:其實,上菜時間跟消費價格有很大的相關性。消費越低,對于出品的時間要求越高,而消費越高的餐廳,除了上菜時間,也更應該在體驗感上提升要求,而對出品時間的忍受度會降低。


            6.webp (2).jpg


            而且,人均一百是一條線,往上走、往下走都是不一樣的。客單一百以上,消費者會注重環境、服務等體驗,客單低,會更注重時間和效率。


            所以一些品牌,它的產品不只是菜品,而是整體體驗,包含包桌上的布置、整體空間、服務等。如果這個價值感高,無形中就提高了消費者的期待感,也無形中拉高了競爭的門檻,消費者就不會對上菜時間分秒必爭。


              4  

            結語


            上餐時間的滿意度,歸根結底要從顧客、商家、生意三個維度考量。


            顧客在乎的是時間長短、餐廳類型和等待過程被關注程度;商家,則需要關注營運效率和菜單設計;生意要在快速、準確、友善的基礎上,平衡科學管理和服務的舒適氛圍。


            餐飲觀察者安好說:“上餐時間這件事,做得好,能把等待變成匠心,做得差,卻會變成對服務、對品牌的否定。”



            · end ·



            統籌|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50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1.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